发布时间:2023-02-20 14:23:04 文章来源:《环球》杂志、走出去直通车(办公室转载)
2022年11月1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40届和第41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峰会上,东盟各国领导人就东帝汶申请加入东盟发表声明,原则上同意接纳东帝汶为成员国,允许东帝汶在本届峰会结束后列席包括首脑会议在内的东盟所有会议。声明说,东盟将帮助东帝汶制定成为正式成员国的路线图,所有东盟成员国应对东帝汶成为正式成员国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标志着经过11年入盟历程,东帝汶终于“一只脚”迈入了东盟大家庭。东帝汶是否完全成为东盟第十一个成员,还有待东帝汶和东盟共同努力,使得最终迈入东盟大家庭。无论如何,东盟一体化进程正在奔向从“东盟十国”到“东盟是十一国”的征程中。
东帝汶迎来发展新机遇
对于东帝汶而言,东盟成员国身份不仅是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机遇,更是其获得进入国际合作项目的入场券。此次东帝汶顺利“入会”,有望通过搭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韩国“新南方政策”等区域经贸合作项目为其国内经济发展助力。当前,东帝汶仍被世界银行归为低收入经济体,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95美元,53%的民众日均消费仅为1.25美元。东帝汶民众大多以农耕为生,国家财政收入多依赖于石油及天然气出口,其经济发展迟缓且结构单一。此番借助东盟平台的东风,东帝汶将迎来本国发展的新机遇。
一直以来,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盟成员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合作。东帝汶统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东帝汶进口总额为10.3亿美元,其中从东盟各国进口额约为6亿美元。2020年至2021年,东帝汶向东盟国家出口了约8462万美元的商品与服务,意味着东帝汶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较高。2019年至2020年,东帝汶外国入境人数约为9.8万人,其中东盟国家人员占比为18%,未来双方人员往来增长空间较大。
此外,东帝汶与区域外大国仍保持积极互动与合作。东帝汶位于印尼与澳大利亚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地缘政治地位重要。东帝汶总统拉莫斯·奥尔塔曾指出其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即与印尼及澳大利亚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并加强与中国在高新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中国作为东帝汶最亲密的伙伴国之一,是东帝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其建国之初便在东帝汶的首都帝力设立大使馆,并出资帮助东帝汶建设总统府、外交部大楼及国防部办公室,东帝汶则始终尊重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日本是对东帝汶进行经济援助最多的国家,2022年日本政府向东帝汶提供2981万美元的援助,用于东帝汶国内基础设施及卫生安全方面的建设。
随着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竞争态势增强,域内外大国将目光集中于具备地缘优势地位的东帝汶,加之东帝汶已迈入东盟大家庭门槛,预计其将迎来新一批境外大国的投资。2022年12月1日,法国运输巨头波洛莱与东帝汶政府签订建设深水港项目协议,该项目计划耗资4.9亿美元在帝力的提巴尔湾打造新型港口,预计将扩大东帝汶的贸易。该项目是东帝汶建国以来在基础设施项目上接收的金额最大的外国投资。
各国携手应对新挑战
东盟扩员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新成员的加入也将对东盟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是东帝汶屡屡遭拒的原因之一,东帝汶正式加入东盟后有可能延迟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东帝汶财政长期依赖出售石油与天然气,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率较低且国内80%的民众从事农业活动。与此同时,由于民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国内较高的失业率促使国内青年纷纷前往英国、韩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务工。因此,东帝汶短期内很难摆脱依靠外部援助解决国内问题的窘境。
此外,东帝汶提出入盟申请后审查时间跨度如此之长,也从侧面反映出东盟对于20世纪90年代仓促接纳缅甸等国的反思。此前新加坡对东帝汶的加入施加阻力,部分原因就是考虑东盟各成员国经济状况各异,区域内贸易水平较低,新成员的加入将进一步放缓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
随着东盟综合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东盟扩员可能不会止于东帝汶的加入。自1976年起便享有东盟观察员地位的巴布亚新几内亚,2009年时就曾有意申请加入东盟,印尼对此持支持态度。客观而言,如何协调各成员国的发展战略分歧,实现区域内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是维护东盟区域合作中心地位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