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正文

疫情之后,霍尔果斯合作中心首次通过空中廊桥进口哈方集装箱货物

发布时间:2022-06-16 21:37:18 文章来源: 哈萨克斯坦新观察(业务一部转载)



  6月10日北京时间11时至12时之间,装有22.4吨饼干和10.8吨饮料的两个集装箱,通过空中廊桥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的哈方区调运到中方区。
 
  从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是合作中心中方区首批进口的集装箱。
 
  霍尔果斯大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赛力克·托力吾汗说:“这一天,我的电话被商户们打爆了,大家都想了解货物进口的过程。”
 
  这些饼干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装运到合作中心的中方区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在疫情发生之后,霍尔果斯大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面向欧洲市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赛力克·托力吾汗的另一个身份是霍尔果斯外贸协会副会长,接下来,他准备着手为霍尔果斯的食品经营商户们组织进口货物。
 
  “我会把所有进口的手续流程详细地告诉他们,货物流通起来,合作区就会活起来。”赛力克·托力吾汗说,中方区之前最火的时候,一天能进30000多名游客,只要货物供应充足,就能吸引游客,促进贸易发展。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从2012年4月18日正式封关运营以来,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无需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入出合作中心,实现面对面地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
 
  合作中心内物资和商品均视同在国外,金融机构均视同为海外金融机构,中方入区人员每人每天可一次性携带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商品出区。正是这样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霍尔果斯体验。
 
  受疫情的影响,合作中心人气下滑,多数食品类商品存量不能及时售出,导致商户面临商品过期的风险。
 
  空中廊桥首次吊装进口货物,是合作中心在“中国+中亚五国”第三次外长会后的一项重要落实举措。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和平说:“我们近期采取‘三免政策’在合作中心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增加合作中心的人气和商气。”
 
  王和平说的“三免政策”分别是:游客和商户可免费办理进入合作中心的通行证;游客和商户可免费乘坐合作中心园内的观光车和轻轨火车;合作中心内的商户可免费使用合作中心内空中廊桥将货物吊运到哈方区。
 
  “今天的进口集装箱的企业就享受到‘三免政策’中的第三项。”王和平说,出台这些优惠措施,一方面拓宽进货渠道,提振商户的信心,另一方面,加大国内游客的引流力度。合作中心在货源对接、防疫流程等方面做足准备,保障货物顺利进口。
 
  王和平表示,下一步,合作中心计划搭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商品溯源,规范市场监管,让免税购物产品更加规范,合作中心内能够得到高质量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带一路”研究】查道炯: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方略
下一篇:哈政府总理:正在制定新哈萨克斯坦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