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三部 > 国别介绍 > 正文

黎巴嫩投资环境介绍

发布时间:2024-05-13 10:31:39 文章来源:业务三部


黎巴嫩共和国(The Lebanese Republic),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一)经济概况。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重建任务艰巨。

(二)资源。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

(三)工业。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三大产业。

(四)农业。农业欠发达。全国可耕地面积24.8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万公顷。牧场36万公顷,林地面积79万公顷。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区,可耕地面积占黎全国的5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年产葡萄酒600万~700万瓶,出口额约1200万美元。

(五)旅游业。黎原为中东旅游胜地。内战前,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以上。内战期间,旅游业一蹶不振。战后黎政府曾将振兴旅游业作为重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黎以冲突及安全形势不稳再次影响了黎旅游业的振兴。黎现有各类星级饭店398家。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

(六)交通运输。

水运: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

空运:贝鲁特国际机场是著名航空港。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2005年5月更名为“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

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300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黎以冲突期间均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车辆总数约为160万辆,平均每2.5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

铁路:全长402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因战乱破坏而被废弃。

(七)对外贸易。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出口商品主要有铁铝铜,板材,金属废料,黄金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阿联酋、中国、美国、土耳其等。2022年1-8月,黎对外贸易总额为13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07亿美元,出口额26亿美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也门投资环境介绍
下一篇:哥斯达黎加投资环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