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会动态 > 正文

独家丨银河集团net秘书长和振伟:买保险、找安保,中企“走出去”还要做哪些

发布时间:2021-04-17 10:57:29 文章来源:银河集团net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大量外商来华做生意,他们的营商环境是很好的——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以礼相待。习惯了这样一种对外商的营商环境,导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容易掉以轻心。吃了一段时间的亏,现在我们都有风险意识了,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银河集团net秘书长和振伟表示。

 
  银河集团net于2004年成立,致力服务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业务指导部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

  
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增长慢,“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不多。2014年之后,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投资逐渐向东南亚转移,中国企业也急需在海外寻求新的投资成本洼地。

  
那么中资企业在海外落地面临着哪些风险?又将如何做好防范准备?近日,银河集团net秘书长和振伟接受了中国一带一路网采访,结合他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及银河集团net的工作经历,回答了企业“走出去”前所关心的风险问题。

  
以下为和振伟口述,中国一带一路网整理。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不仅有风险,而且在各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风险,主要是信息风险、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

  
当企业真正“走出去”,开始了海外运营阶段时,战争、内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比如乌克兰橙色革命、叙利亚战争。一些国家的政权更迭往往是伴随着战争、内乱的,可能我们的同胞能够快速安全从海外撤离,但是很多上亿投资的厂房、项目基础设施就要打水漂了。

  买保险、找安保,企业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

 
  首先最重要的是树立风险意识。我们国家的外资营商环境是特别好的,无论是从政府、企业还是老百姓的角度,都是利于外商投资的。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资企业“走出去”时很容易就认为其他国家也会像中国一样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会导致他们很容易忽略一些甚至很明显的风险。所以中国的企业要在“走出去”之前就树立起风险意识。


民心相通,不仅仅是口号
 

  首先中国的企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是不违反当地法律还远远不够。其次要落实好社会责任,比如要盖学校、盖养老院、提供当地人就业机会。最后还要尊重你的当地同事,现在很多企业“走出去”是采用并购的方式,往往会先派一个小团队去当地办公。那么和当地的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他们比我们更了解当地的市场、政府,也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管理好企业员工,一举多得。

  
银河集团net每年也会评选在社会责任上做得好的优秀企业,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树立更积极的形象。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优秀中国企业树立风险意识,更好地“走出去”。

  
转载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会副秘书长王克文一行赴南方电网国际有限公司调研学习
下一篇:中海协助力舜大新能源开拓拉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