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成立一家合资氢能公司
发布时间:2020-08-20 11:28:34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8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中油申能氢能公司有三大股东,中国石油和申能有限公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两者均持有40%的股份。
氢能正当红
国内:
自2018年以来,氢能产业在国内迎来发展热潮。
2019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首次将“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2家能源领域央企涉及氢能业务布局。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外,还包括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
除央企外,各地方政府,如广东、河北、山东、江苏、四川、河南等多省也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长期规划,推动当地氢能产业的发展。
国际:
国际上来看,传统能源巨头早已开始布局。
俄罗斯政府日前发布“氢能经济政府计划”,确定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气、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为推进氢气开发和利用的“排头兵”。从明年开始,俄罗斯还将就“氢气出口”以及“国内氢气购买”等出台支持政策和鼓励机制。俄气也表示,其天然气管道中,也可混合一定比例的氢气,最高可达70%。
BP深耕氢能多年,早在2006年就帮助建立了中国首座加氢站。今年2月份,BP新任首席执行宣布了公司最新的长期远景与转型规划,提出公司到2050年或之前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以氢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相关业务将是BP长期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壳牌公司也在加快布局新能源领域,加紧提供其能源解决方案,并把氢能作为能源出路。
作为能源企业,中国石油抓住机遇,已经开始跨界氢能。
2018年9月,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和河北省张家口海珀尔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围绕氢能供给产业链成立合资公司,在张家口地区布局加氢站组网建设,并承担相应示范运营及日常管理。
2019年4月,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分公司与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手在北京地区建设加油、加氢合建站,促进北京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多重优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将占10%-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万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领域将实现氢能的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套,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台套/年。6000万吨氢利用,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
石油企业是油气资源的上游生产者,本身拥有资源,油气制氢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数量庞大的加油站网点将来也可就地利用,实现加氢加油一体;
总之,无论是上游制氢还是中游、下游的应用,氢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石油企业均可参与。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想要玩转氢能,还有很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导致氢能产业成本较高。总体来看,国内氢能产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不管怎样,氢能前途依旧明朗,让我们一起静待“氢能时代”来临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建项目获批
下一篇:缅甸土瓦经济特区将新建大型炼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