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邀请出席澳大利亚视 01-24
- 公告 11-18
- 关于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 09-05
- 关于邀请出席“中国-多哥 08-27
- 关于邀请出席“委内瑞拉 06-21
- 和振伟出席中国-马来西亚商 11-24
- 和振伟在阿拉木图与蒋薇总 11-11
- 和振伟出席哈萨克斯坦全球 11-02
- 和振伟会见环球时报融媒中 10-28
- 和振伟赴山钢集团调研交流 10-20
“中国心”,守正创新破难题
2012年8月,铁建国际副总经理尤丁剑就加入国际集团阿尔及利亚公司贝佳亚连接线项目,任公司公路事业部副总经理兼贝佳亚项目常务副经理。
尤丁剑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北非区域公司 供图)
回想起当年的开工仪式,尤丁剑记忆犹新,“几乎所有条件都不具备,场地平整、硬化、设备进场,典礼细节都需要完善。”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在中标10天内即成功组织开工典礼,当80套设备轰鸣时,参与开工典礼的阿国总理及七位部长深受震撼,对中国铁建的执行力表示震惊。
项目顺利开工后,尤丁剑便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他带着各设计、施工单位踏遍了连接线项目全线每一米线路,组织编制项目总体施工组织方案,制定合同技术条款,在项目实施之前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技术、质量及财务风险,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然而,项目进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业主和监理对设计方案多次更改要求,特别是桥梁、隧道、路面构层等重大设计方案,给项目团队造成很大不便。面对压力,尤丁剑选择带领团队主动出击。
“中国人在海外,代表的就是中国;我们的工程也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尤丁剑带领团队,顶住压力、主动出击寻找解决办法,要让属地认可中国企业的能力!他和团队成员共同对设计方案反复论证、模拟比较,多次调整力求精益求精。同时,分别与转关审批单位、业主、监理、专家组反复沟通,耐心答疑释惑,把中国建设者的思路传递给相关各方。艰难的付出最终赢来了胜利的果实,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最终获得了业主和监理的书面批复,认可了铁建国际的设计施工能力。
那段时间,尤丁剑每天安排得非常满,会议多时7、8个,第二天一大早再去联系下一个对接目标,大家都说本来就不胖的尤总越发黑瘦了。他说,“当时,贝佳亚连接线项目对口单位多,协调工作大量而且繁琐,但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他们做实设计优化,通过取消潜亏悬灌桥改为普通T梁桥、隧道加长,最大程度利用公司现有的机械设备材料,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他的带领下,贝佳亚连接线项目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技术成果,先后荣获股份公司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3项,成功申报新型国家专利一项,《公路桥梁模数式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在阿尔及利亚知名工程行业杂志上发表,为国内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提供了有力借鉴。
在他和团队的推动下,一个个精品工程为企业滚动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他们不断深耕区域市场,相继进入了当地高速公路、房建、能源设施、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在阿尔及利亚基础建设市场的地位逐步稳固,为企业在海外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海情”,携手共进谋发展
“联通山海,为属地筑路,为企业筑梦。”这是贝佳亚连接线项目经理韩华宾在海外工作17年的信念。
韩华宾在项目现场(北非区域公司 供图)
在贝佳亚连接线项目抢工关键时期,韩华宾在工地现场、办公室之间一天之内往返数次,结合施工实际,积极深入研究项目合同文件、合同条款,一项一项与业主沟通,做到对每个计量要点熟稔于心,并经常针对其中的关键内容,与同事交流研讨,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团队的计量水平。在雨季,他每天定时查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灵活调整施工计划,把握施工节点。对于项目的生产资源,他带领同事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在遇到水泥、煤气、碎石短缺时,积极和业主协调,寻求帮助,保证了施工所需的材料供应。
为了早日为当地提供一条国际化高标准公路,他和建设者们长期坚守在施工现场。他带领团队,积极应对原材料紧张、成本上升等挑战,项目组攻坚克难,通过统筹规划、加强属地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地工人不熟悉我们这套流程,队伍不好带!”“中国人干活是快,但我们不知道怎么上手啊!”面对中外员工的两种声音,韩华宾从“危”中见“机”,果断组建培训班,推进属地化队伍建设,由中国师傅带领外国徒弟,通过现场实操,开展集中培训,解决了项目用工难的问题。
当前,项目部已开展钢筋工、架子工等多工种专业培训 ,100余名外籍员工取得了结业证书,提升了自身技术水平。
破难关,降本增效强管理
“这简直是工程师的灾难!”项目西迪艾士隧道崎岖的地形、复杂的地质,让最初接手项目的阿籍工程师们纷纷犯了难。这里主要为全、强风化泥灰岩、页岩等软质岩,地下水位高。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强烈,节理发育,岩体破碎,稳定性极差。”
“既然易碎,那么我们就要有一个坚实的保护壳。”中外技术人员按照这个思路,多次冒雨组织中阿技术人员现场探勘。最终,在多方国际技术专家研讨和论证,CRD工法、玻璃纤维锚杆、双层大管棚、锯齿状开挖等中国设计理念和经验得到了项目业主的认可,改良周边围岩强度,保障了顺利施工,成功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
韩磊检查预应力T梁钢绞线张拉(北非区域公司 供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总工程师兼工程部经理韩磊带着各设计、施工单位踏遍了隧道全线每一米线路,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制定合同技术条款,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技术、质量及财务风险,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面对业主质疑,韩磊和技术人员始终“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在贝佳亚连接线施工桥梁防水卷材时,因首次使用当地生产的卷材,试验段没有取得成功,于是,业主和监理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韩磊带领项目部技术骨干现场查看并与施工人员讨论,创造性地提出用沥青混凝土施工的粘层油代替尝试。最终,在监理的共同见证下,用沥青混凝土粘层油取得良好效果,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他们,以“硬联通”的实际举措,为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打造了中国企业的金质品牌。
中国铁建海外一线建设者们,以“硬联通”带动“软联通”“心联通”,以高质量工程项目,为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民众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中国铁建在海外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通“最后一关” | 广湛高铁联络线成功接入华南地区最大编组站
下一篇:阿尔及利亚贝佳亚连接线项目控制性工程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