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正文

【投融资研究】我国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趋势及其超前布局方向

发布时间:2022-11-07 09:57:00 文章来源:中国投资参考(业务二部转载)


导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引领下,基础设施将按照创新型、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超前布局,这将为未来产业、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革命和产业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
   ●基础设施的创新趋势及其超前布局方向


科技革命和产业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一)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
   公元前4000年到3000年,四大文明古国出现了以金属工具使用和以水利技术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了堤坝和灌溉系统的繁荣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出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交通运输业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化和内燃机等技术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电力网、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与手机的普及应用带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大发展。21世纪10年代以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产业革命深入发展
   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产业革命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农业革命时期的水渠、水坝保障了当时中国的农耕活动。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促进了英、法等国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出现了发电机等重大发明,推动了铁路、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美国与中国投资建设了卫星网、互联网、光纤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为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革命也可以看作是从科技革命到产业革命的中间环节和重要条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科技创新呈现出多元深度融合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不同类型的产业实现交叉融合,产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彼此相互嵌入、衍生、转化、合成、赋能,推动产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并由此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加速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万物互联不断创造形成新的要素资源。通信网络的升级、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传感器的使用,促进人、机、物的泛在连接、相互识别和有效沟通。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生产设备、感知设备、互联网终端甚至生产商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生产数据,数据成为一种新的资产、资源和生产要素。
   第三,产业创新发展进入密集活跃时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拓展期,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加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主要力量和关键因素。
   第四,科技创新更多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的宗旨在于服务于人,是要促进和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基础设施的创新趋势及其超前布局方向
   (一)基础设施创新变化趋势
   第一,基础设施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和关键领域。如上所述,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伴随着基础设施的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是如此,必然带来基础设施的革命性、突破性和超前性的发展。所以,基础设施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战场,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应用场景;同时,基础设施的超前开展和部署也必须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密衔接,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和方向。
   第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了基础设施的创新步伐,加快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孕育新型的基础设施,但是,基本都集中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5G、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领域不断突破,推动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也将持续引领大型前沿基础设施方向,借助这些设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同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路径,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需求。
   第三,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带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算起,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已经持续了40多年,前期完成的一些基础设施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新阶段;伴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传统基础设施将进入加速方式转变、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的新时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基础设施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
   第四,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万物互联将促进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融合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及其与生物、材料等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群体突破,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一批颠覆性技术将引领和带动新科技产业革命逐渐走向新的高峰,步入智能互联、融合创新、全域赋能阶段,整个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正在加速。除了基础的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外,新型基础设施形态不断涌现。例如,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和数字孪生体等新型基础设施。
   (二)创新型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方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领下,基础设施将按照创新型、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超前布局,这将为未来产业、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通信网络体系。高水平建设 5G 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加快 5G 商用部署和规模化应用。持续优化提升 IPv6 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实现重点场景深度覆盖。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系统。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探索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新型网络基础架构研究,适时开展试验网络建设和应用探索。
   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应用,增强公路、港口、机场等设施的感知、通信、处理能力。促进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互通、共享共济发展,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多元信息传递、电网业务全景协调。构建智慧水利全流域管控平台,开展预测预报、工程调度、行业监管、空间分析等智慧化应用。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水平。
   提前布局科技基础设施。对照国家标准,在物质科学、生物科学、通信网络与信息科学、生态环境、空间天文、深地深海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鼓励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工程建设。推进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集群化、协同联动式发展。建设一批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开发的新型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计量检测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俄罗斯,缘何“领跑”全球核电出口?
下一篇:【投融资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城市CBD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