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研究】把握并用好有利条件 实现投资稳定增长
发布时间:2022-11-07 10:19:00 文章来源:中国投资参考(业务二部转载)
导读
预计全年投资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仍将为投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投资稳中回升中结构持续优化
●投资增长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
●全年投资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在疫情的阶段性冲击逐步回落以及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加力落实的背景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稳中略有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和社会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幅度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引领作用明显,体现出投资结构的优化。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投资增长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投资政策加码推进资金落实和项目落地,产业布局调整和集群化发展为制造业投资增动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和社会领域投资机会多,这将为实现投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投资稳中回升中结构持续优化
(一)8月份投资增速实现年度内首度回升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部门和各地方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加快推进专项债券使用进度,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建设实施,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完成额为36.7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1-7月提高0.1个百分点,在年度内首次出现增速回升。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简称“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二)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对房地产投资下行形成有效对冲
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行且降幅扩大。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降幅比1-7月扩大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2.0个百分点,呈现持续扩大态势。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增速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对房地产投资下行形成有效对冲。1-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0%,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比1-7月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政策发力留抵退税,货币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贷款,助推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增长。1-8月,基础设施(不含电力等,下同)投资同比增长8.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5个百分点,比1-7月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专项债等建设资金逐步到位,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端的政策支持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自5月份以来持续回升。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继续引领投资增长,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势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动力的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8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年内投资增速始终在20%以上,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0%,比1-7月略高0.1个百分点。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政策红利推动下,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PMI持续在荣枯线以上。随着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工作的持续推进,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加快。1-8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4.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1.4%,教育投资增长8.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6.0%,均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投资增长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
(一)投资政策加码推进资金落实和项目落地
一是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带动全社会投资回升。6月29日,国常会首次提出“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后,2个月内,国开基础设施基金和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已投放3000亿元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创新等方向。8月24日,国常会提出,“再次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缓解资金与项目不匹配问题,对各地年初以来储备的重大项目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各地积极推进投资工作提速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地方各部门把投资与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前谋划,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地方专项债券,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重点领域融资保障力度,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加快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二)产业布局调整和集群化发展为制造业投资增动力
一是国家支持地区间产业转移和承接为制造业投资拓展新空间。2022年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在满足产业、能源、碳排放等政策的条件下,支持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西部地区的风光资源优势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具备布局或承接高技术产业能力,将为制造业投资拓展新空间。二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国家战略要求给各地制造业投资创造了机遇。目前,发展制造业是各地政府的工作重心。一些高技术制造行业的产业链复杂度较高,需要政府通过建立产业园区的方式统筹规划布局,从而在一个地区形成较为完成的上下游产业链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和社会领域投资机会多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投资提速。近年来,各地着力提升市政公共设施水平,加大建设投资力度,保障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面部署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1-8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二是社会领域有较大投资增长空间。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服务业开放逐步扩大,将为社会领域创造较多投资空间。2020年以来,社会领域投资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更是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全年投资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稳中略有回升态势,为经济恢复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总体向好、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投资领域新机会的增加,预计全年投资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仍将为投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从制造业领域看,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有助于制造业投资和转型升级,是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升的重要利好。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4个月,涉及缓税4400亿元,继续扶持制造业发展。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
从基础设施领域看,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等投资工作安排下,今年5月份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升,由1-4月的6.5%上升至1-8月的8.3%。根据wind数据库,与基建相关性较高的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自5月份以来持续回升,9月份已基本回升至疫情前水平。新增的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将为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在建项目与新开工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延续回升态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投融资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城市CBD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